欢迎来到赣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网!

简繁切换

关怀版

无障碍

无障碍

赣州于都: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

来源: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发布时间:2022-08-18 14:53:59访问量:


    蔬菜大棚鳞次栉比、十里香樟郁郁葱葱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……八月,行走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畲族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    梓山畲族村是梓山镇的中心村,距于都东高速出口5公里,距县城15公里。近年来,梓山畲族村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,因地制宜、激活资源,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的道路上,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村振兴发展模式。

   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

    “以前,占道经营现象特别严重,摆摊都摆到我这店门口来了。”从小在梓山圩上长大的刘长生告诉记者,长期以来,受道路两旁排水沟的制约,圩镇道路狭小,一道赶集日就拥堵不堪。特别是到了夏天,气温高,整个圩镇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异味。

    锚定圩镇整治的难点堵点,抓环境整治,建长效管护机制。梓山畲族村投入资金396.65万元,大力推进白改黑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,修建通组路14条8.5公里,完成通户路硬化658户19833平方米,改厕113个,在“通组、通户”路基础上,硬化村内主干道,绿化道路两侧,亮化村道,切实提高梓山畲族村生活水平和质量。提升国道沿线建设水平,做好“六清二改一管护”。大力实施“厕所革命”,压力水冲式卫生厕所全覆盖,村容村貌从“脏乱差”到“清绿美”。

    “各位老铁,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,也欢迎来梓山畲族村做客。”在一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里,村民曾宪平正带领他的团队开直播。

    今年38岁的曾宪平早年在外干过运输、开过制衣厂,后来抢抓商机,搞起了网络直播,成为网红达人。2020年,在村两委的极力引荐下,回到村里注册成立网络公司,将村里的老房子、老物件充分利用起来,有效推动基层治理,直接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,公司收入连年攀升,去年突破4000万元。

    “坚持本土专家培育和外来人才引进并重,创新基层治理模式。”梓山畲族村党委书记蓝世川介绍说,梓山畲族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,发挥民族文化传承人、农村致富能手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、高校毕业生等在乡村振兴、民族特色的挖掘和开发、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,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。

    以民族风情贯穿基础提升全过程,梓山畲族村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乡村,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、民族风情、展现民族风貌和精神传承的传统村落,同时以“互联网+政务”“互联网+公共服务”,把5G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技术融合于民族特色村寨生活方方面面,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、公共管理、公共安全保障水平,实现民族特色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。

    农业产业量质并举

    “我家流转了2.7亩地,每年流转费收入不少于1700元。平时,我在合作社务工,每天工钱80元。”谈起近几年家境转变,脱贫户欧阳景晖笑声朗朗。

    2017年,于都县建设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。产业园北区正处梓山村。在县、镇两级党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,梓山畲族村按照“党建引领、支部带头、党员示范、富民强村”思路,建立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机制,发挥少数民族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从山东寿光引进蔬菜生产龙头企业,并成立江西苏利生态农业公司,“领衔”产业园北区建设。

    随着富硒蔬菜产业的发展,截至今年7月,梓山畲族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为14.6万余元,预计年底可达34万元。而乡村采摘游带来的休闲农业,正在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。

    牢记“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”的殷殷嘱托,梓山畲族村紧扣“富硒”这一资源禀赋,通过优化镇村集体经济模式,完善万亩富硒产业园配套设施,以“穗丰、联丰两大镇村两级公司+村集体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推动民族特色和产业融合发展。建设富硒果蔬深加工中心、开发畲族特色美食烧卷子、花圆、鱼丸、肉丸。探索“民宿+旅游”“民宿+研学+微商”致富新路径,力促富硒产业与产品深加工、旅游服务业三产融合。

    “计划用三年时间,围绕‘一核两连三维四区多元’的总体构想,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,强化乡村振兴、民族特色两个连接。”蓝世川说,围绕提升民族乡村基础建设、凸显民族农旅产业特色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三个维度,梓山畲族村以民族特色产业振兴区、民族特色村寨风情体验区、民族特色文化展示区和民族乡村人才振兴样板区“四区”建设,从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(北区)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单位,十里香樟和十里银滩为核心的生态单元,以河头组为核心的民宿风情单元,以梓山老街为核心文化创意单元进行空间布局,综合实施畲族民族风情街等14个项目,到2024年底,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总体目标。

    乡风文明蔚然成风

    图文并茂叙述畲族的来龙去脉、老物件见证沧桑变迁……走进近500平方米的村史馆,犹如走进了了解畲族同胞数千年奋进史的大观园。

    近年来,梓山畲族村挖掘畲族文化符号,收集畲品、畲食、畲艺、畲服;整理、编排畲族马灯舞、竹杠舞、踩高翘、对山歌和上刀山等活动,将畲族的灿烂文化传承不息。

    蓝世川说,深度挖掘和赓续民族传承的文脉,梓山畲族村一方面依托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,打造民族文化品牌,丰富节日文化娱乐活动内容,充分利用如“三月三”等文化节日推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,更加全面地向世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差异化特征,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,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;迈入自媒体时代,着力打造讲述少数民族故事、展示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化风采的网页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和数字化宣传平台,利用新平台传播带有地域特色、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。

    走进村民“五好村民”罗荣秀家,她正在给92岁的婆婆范招娣擦洗身子。

    “大家都说我们比母女还亲。”别看范招娣老人腿脚不利索,口齿依然清晰,伸出手给儿媳梳理头发。

   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,梓山畲族村围绕破除陈规陋习、打破封建旧俗、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,因地制宜、积极探索,借助村规民约、倡议书、新乡贤、五好村民评选等推进乡风文明的典型经验,使当地乡村振兴的内涵不断深化、活力不断增强。梓山畲族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和省市级文明村。

    “我们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任务,与实际相结合,与时俱进,创新理念,把优秀民俗风俗和文化传统赋予它们新时代的新内涵。”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,在民族一家亲的道路上打造全市乡村振兴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的梓山样板。

    (供稿: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)

文章关键词:
分享文章到
扫码浏览